新闻
-
五千医师同心见证知感冒防流感公益行大连启动
感冒和流感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每年都有季节性流行。后疫情时代,面临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的双重压力,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近日,2023-2024年度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
-
2022年天津河湖管护情况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2022年,天津市水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河湖水环境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监督工作作为“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具体抓手和学习...
-
天津信用平台网站连续两年入围全国观摩会总观摩
新年伊始,连续举办六年的信用盛会——2022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和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观摩会总观摩如约而至。近日,全国各省市通过视频会议共聚云端,观看聆听了包括天津在内的6...
第一届滨城双碳论坛16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132.7亿元
发布时间:2021/08/03 财经 浏览:145
日前,第十七届沪津深三城论坛暨第一届滨城双碳论坛在滨海新区于家堡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国家“双碳”目标,围绕“双碳战略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下的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等议题展开研讨,并就滨海新区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扩大夯实能源企业间的合作机制进行深入对接。来自天津市和上海、深圳等地的近3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到场参会。论坛期间,16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132.7亿元。随着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成长能力强的优质项目落户,将进一步推动滨海新区能源结构调整,为天津市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此次签约的16个项目,包括11个新能源项目、1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个节能技改项目和1个碳捕捉碳封存(CCUS)项目。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公司与新区企业签署了3项合作协议。“这3项合作都集中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我们与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海晶盐光互补项目,总装机1000兆瓦,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1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准煤3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5万吨。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动新区新能源领域转型。”国家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安辉表示。
国家能源集团天津分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签署新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合作为开端,深化在天然气、新能源车充换电、氢气应用等领域的合作;与滨海新区北塘街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北塘街道生态环境和新能源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北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在此次签约中,天津中远海运金风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天津港(集团)第二集装箱公司签订的天津港C段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备受关注,双方将合作打造全国首个“零碳码头”。“我们将通过风机、光伏加储能的建设,打造一个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为天津港C段示范项目实现‘零碳码头’作出贡献。”天津中远海运金风新能源有限公司宫树伟表示。
此外,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所属企业天津中能建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天津滨海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新区屋面分布式光伏试点等项目,共同打造新能源投资开发平台。
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节能优先、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聚集了中能建、国家能源、华能等一批头部新能源企业和中环电子、维斯塔斯、明阳电机等新能源制造企业,形成了光伏、风电、冷能、氢能、储能等领域协同创新、多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1385兆瓦,占全市的50%;新能源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的73.7%。
“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锚定“双碳”目标,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电力生产,推进盐光互补、海上光伏、绿色智慧能源等示范项目建设,构建风光储智能微电网系统,加快氢能综合利用,推进冷能梯级开发,探索推动碳捕捉与碳封存领域技术创新和突破。到“十四五”末,总装机容量达4910兆瓦,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二是,全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产业新兴化、结构低碳化、园区绿色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强化产业节能支撑,发展绿色产业,降低单位能耗,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5%。三是,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广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加大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建设力度,加快公交新能源车辆替代。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广中新天津生态城零能耗小屋模式,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绿色标准。启动智慧能源服务、绿色能源供应等20类示范和推广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