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信用平台网站连续两年入围全国观摩会总观摩
新年伊始,连续举办六年的信用盛会——2022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和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观摩会总观摩如约而至。近日,全国各省市通过视频会议共聚云端,观看聆听了包括天津在内的6...
-
天津河东区:翰墨情浓 礼赞双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暨新春拥军优属“八个一”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近日,天津河东区双拥办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为主题,举办书画展。...
-
天津宝坻区:文明守法 平安回家
日前,公安宝坻分局交警支队围绕“文明守法平安回家”主题,以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在宝坻区交通安全主题公园,交警依托园内的宣传设施,让群众在放松的氛围中学到交通安全知识,引导群众体验“标志墙...
天津建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 院士团队进驻七里海
发布时间:2021/12/15 科技 浏览:37
七里海湿地、地球关键带、院士团队……这些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天津引入院士团队在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预计2022年建成。在此基础上,以天津滨海及其周边地区为核心观测研究区,最终建成涵盖湿地、河流和农田相互关联的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目前,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刘丛强领衔的研究团队已经进驻七里海湿地。
七里海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保护修复工程,湿地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均得到显著改善,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绿肺”。“此次规划建设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通过建设全方位监测感知终端,全面掌握保护区内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底数及其动态变化。”市规划资源局湿地处副处长郭秀民表示,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院士团队开展的地球表层大气、水资源与水环境、土壤、生态系统等多界面多过程观测研究,还引入了相关部门的气象、水文、生态环境、动植物等全方位监测;对采集数据进行汇聚存储,构成大数据库群;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监测成果可视化,实现辅助决策指挥。“该监测体系获得了中央财政1500万元资金支持,本月已下拨到位。”郭秀民最后说。
据了解,院士团队进驻七里海后,开展了首次大规模采样,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刘丛强院士表示,地球关键带研究是21世纪地球科学前沿方向,美国、欧盟、中国等相继部署相关研究计划。作为全球首个滨海地球关键带观测研究站──天津环渤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将填补环渤海地区和国际地球关键带相关领域空白,促进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院士团队成员、天津环渤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常务副站长王铁军教授告诉记者,研究站立足天津生态环境需求,将在3年首期建设周期内建成湿地综合观测系统、大气环境观测系统、滨海流域生源要素循环观测系统和农田土壤观测系统及农田改良示范场等,实现各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的定位观测,并结合室内外实验和科学研究分析,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政府决策等提供支撑,实现从数据观测、基础研究到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应用示范的一体化研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