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publicwelfar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益 > 天津红桥区:织密民生保障网 一枝一叶总关情

新闻

荣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新日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获国家级认可 荣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新日知识产权综...

11月13日,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评定结果出炉。经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推荐,凭借突出优...

  • 五千医师同心见证知感冒防流感公益行大连启动

    感冒和流感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每年都有季节性流行。后疫情时代,面临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的双重压力,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近日,2023-2024年度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

  • 2022年天津河湖管护情况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2022年,天津市水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河湖水环境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监督工作作为“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具体抓手和学习...

  • 天津信用平台网站连续两年入围全国观摩会总观摩

    新年伊始,连续举办六年的信用盛会——2022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和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观摩会总观摩如约而至。近日,全国各省市通过视频会议共聚云端,观看聆听了包括天津在内的6...

天津红桥区:织密民生保障网 一枝一叶总关情

发布时间:2021/12/01 公益 浏览:84

近年来,红桥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相匹配的民政服务保障体系为目标,着力提升兜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牢固完善旧楼区管理机制,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努力让红桥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更强。
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持续强化困难群众帮扶救助。2017至2019连续三年开展“问需帮困十个百户”专项行动,为1000户生活困难家庭提供精准帮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简化低保办理工作流程,及时启动“救急难”程序,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成立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服务中心,提供7×24小时不同层次安全服务。截至目前,已为267名困难群众签订服务协议,累计响起生命安全预警2.3万余次,接警后中心立即派专人上门排查情况,妥善解决各类问题。
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对全区10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总面积达8.6万平方米。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等制度,通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和公开招聘等形式,打造高素质的社工人才队伍。大力推进“街片长”“小区管家”服务队伍建设。成立红桥区社区志愿服务协会,目前注册人数已达7.5万余人,持续强化居民自治水平。
旧楼区长效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建立健全旧楼区管理考核机制,强化日常巡查管理。深化落实旧楼区管理准入退出机制,2019年以来共有23个管理薄弱的旧楼小区退出项目管理,并优选全区旧楼区管理成绩突出服务单位接管。深入开展“创文创卫进社区,百日攻坚建家园”行动。2018-2020年,红桥区连续三年被评定为“天津市旧楼区长效管理工作优秀区”,在2020年9月创国卫评估验收工作中,红桥区旧楼区高标准完成迎检工作。
养老服务日趋多元
近年来,红桥区共新建养老机构11所,现有养老院30家,养老院床位3330张,日间照料服务站点95个,一级老人家食堂10家,104家二级老人家食堂,充分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养老需求。
下一步,红桥区将继续抓好社会救助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建设,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红桥区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对全区所有困难群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平台搭建,着力把工作重心向提升特殊困难群体人员生活质量转移。
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渠道,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强社区各类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贴近群众需求,加大开放运行。
细化旧楼区环境管理,健全旧楼管理监督机制,对现有的旧楼区进一步完善巡查考核制度,对部分未纳入市级考核的旧楼区,建立区级考核制度,并将全区旧楼区管理结构逐步“整合瘦身”;推动旧楼区管理精品化,鼓励旧楼管理服务单位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积极创建“红色物业”,引领带动全区旧楼区环境管理全面上水平;不断提升整体环境面貌,开展“蜘蛛网”问题专项治理。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多种运营模式的养老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鼓励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运营服务,在为老人提供就餐、医疗等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定期入户巡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个性化服务项目,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