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天津静海区:以“绿”为底“入画”发展长卷

新闻

荣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新日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获国家级认可 荣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新日知识产权综...

11月13日,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评定结果出炉。经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推荐,凭借突出优...

  • 五千医师同心见证知感冒防流感公益行大连启动

    感冒和流感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每年都有季节性流行。后疫情时代,面临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的双重压力,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受到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近日,2023-2024年度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

  • 2022年天津河湖管护情况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2022年,天津市水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河湖水环境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社会监督工作作为“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的具体抓手和学习...

  • 天津信用平台网站连续两年入围全国观摩会总观摩

    新年伊始,连续举办六年的信用盛会——2022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门户网站和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观摩会总观摩如约而至。近日,全国各省市通过视频会议共聚云端,观看聆听了包括天津在内的6...

天津静海区:以“绿”为底“入画”发展长卷

发布时间:2021/11/26 新闻 浏览:8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夯实绿色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团泊湿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铁腕治污改善环境……五年来,静海区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坚定不移走稳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静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最近,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正在加大巡查力度,检测水质变化,降低湖内水位,充分做好候鸟迁徙的保障工作。现如今,“华北绿宝石”已经成为“候鸟天堂”。
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年来,静海区加大对团泊湿地修复保护力度。如今的团泊湿地湖区拥有1.2亿立方米的丰富蓄水量,白鹳、天鹅、白鹭等200多种珍惜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成为世界上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水系治理、退化湿地修复、退鱼还湿等系列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不仅让团泊湖成为静海的生态范本,更被誉为“京津之肺”,被列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
在团泊湖北岸,始建于1950年的独流减河仍在生生不息地流淌着,日夜不停地奔向那“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渤海湾。这里上通白洋淀-大清河水系,下达滨海湿地,最终汇入渤海海域,是“白洋淀-独流减河-北大港湿地-渤海湾”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而静海恰好位居这条中轴线上,与雄安新区、滨海新区水系相通、血脉相连,成为雄滨走廊上重要的生态节点。
在静沧廊(3+5)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静海主动对标雄安新区白洋淀保护修复和“千年秀林”标准,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57.83平方公里土地划入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至今,静海区完成生态补水4.7亿立方米,持续开展绿化造林工程,静海林木绿化率达到29.1%,高于全市的28.24%,以生态共治绘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美“底色”。
城林相依、水绿相映。在静海西部,与团泊湖遥相呼应的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生态林、经济林规模化种植模式和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五年来,园区林木面积扩大到12万亩,覆盖率达60%,经测算,园区内树木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约290余万吨,释放氧气约260余万吨,消化吸收各类灰尘杂质约300余万吨,成为天津西南部重要绿色生态屏障、绿色银行和天然氧吧。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唯有“舍”,才有“得”。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静海区一直在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
针对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静海区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散煤和燃煤锅炉“清零”治理、化学污染物和餐饮油烟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和道路、施工扬尘防控、秸秆禁烧和鞭炮禁放等专项战役,科学建立生态治理长效机制。
五年来,静海区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3115家;清淤疏浚河道10条,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成新能源环保发电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成为静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水生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血脉。静海拥有600余条各级河道和沟渠、面积超过6万亩的坑塘,拥有大自然赐予的“绿宝石”团泊湖。自从河(湖)长制实行以来,这些河湖都有了护卫者,有了当家人。据水务部门统计,全区纳管河道沟渠共计613条,长1780余公里,大Ⅱ型水库1座,坑塘2074个,全部落实了河(湖)长制。团泊鸟类保护区、团泊水库管理处三级湖长组织体系也已建立,湖长制工作纳入河长制组织体系。
大力治污和持续监管换来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截至2020年底,静海区大气环境综合指数较2015年改善25.2%,PM2.5浓度改善19.2%;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区1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天津市新地标排放标准,劣Ⅴ类水体比例降为零,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一湖澄澈、层林叠翠,构建起静海“东湖西林”的生态格局,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贯穿于静海高质量发展的各个领域。静海尊崇遵循生态自然布局之纲,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将更加广阔。